此菜为黔味传统名菜, 红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据传,此菜创始人丁宝桢,贵州织金人,历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常以家乡此菜宴请宾客,流传至今。1918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原贵阳市政协秘书长赵惠民曾将宫保鸡传到日本,深得日本人士赞扬。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广受大众欢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泛滥成灾,几成中国菜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现在大大小小的中餐馆中, 宫保鸡丁这道菜可谓司空见惯。至于有些菜单上写成了宫爆鸡丁,是有人认为烹制方法为爆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没有弄清楚宫保鸡丁的由来。
说到宫保鸡丁,当然不能不提它的发明者——丁宝桢。据《清史稿》记载: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三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传越广,尽人皆知。但是知道它为什么被命名为宫保的人就不多了。
所谓宫保, 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
宫保鸡丁
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上面这几个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有的还是死后追赠的,通称为宫衔。在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 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所以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这位丁大人的纪念了。
时过境迁, 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
宫保鸡丁已经做过好几次了,做法都大同小异,但是这次做法稍微复杂了一些,需要提前准备好红油,最后做出的宫保鸡丁以炒出来的汤汁是红亮的,而且溢出的只能有红油。
做到红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
食材名称 | 份量 | 热量 | 度量(每100克) | 脂肪 | |
鸡腿 | 克 | 1037千卡 | 181千卡 | 13克 | |
蛋清 | 克 | 114千卡 | 144千卡 | 8.8克 | |
总量 | 652克 | 宫保鸡丁热量/卡路里1151千卡 | |||
热量1151千卡,相当于砌砖164分钟消耗的热量420 |
准备材料。花生米可以是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己炒制去皮。 大葱对半切开后,切 1.5厘米的小段。 干辣椒剪小段,去掉里面的辣椒籽。 生姜切片。
鸡腿去骨,(如图)先在鸡腿下端用刀划一圈,把皮和筋都切断。然后把鸡腿大面的那面朝上 竖着切一刀,骨头相连的部分切断。
然后沿着骨头把粘连的肉和筋都切断。
鸡腿的骨头和肉已经整个分离了。剔下的骨头,不用丢掉,可以做成高汤。
用刀背在鸡肉上面十字的剁几下,然后切条再切1.5厘米的小块。鸡皮不要去掉。
鸡肉用份量外的加饭酒、盐、淀粉、蛋清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不要用抓,那样鸡肉很容易碎掉。
接着将加饭酒 1勺 、 白糖 1勺、 米醋 1勺 、 香醋 半勺 、 酱油(半勺老抽 半勺生抽)、淀粉混合均匀成酱汁备用。
锅里倒入比平时多一倍的红油(之前的菜谱里面有:自制红油)。
开火烧至温热,放入干辣椒、花椒和麻椒,煸炒至颜色变为棕红色。
放入鸡丁,大火煸炒。
再放入姜片,煸炒半分钟左右。
鸡肉已经快熟的时候。放入事先拌匀的酱汁,快速炒匀。
淋入一点花椒油,关火。
© Copyright 199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