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使很多刚刚生育完的女性受到困扰。乳腺炎虽然是妇科常见病,也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如果哺乳期患了乳腺炎会影响给小孩喂乳,所以要重视治疗。下面北京这方面的专家介绍中医对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
哺乳期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并且根据痛发生于哺乳期,又称“外吹乳痈”;另有痈发于妊娠期者,较少见,称“内吹乳痈”,不属本病。正常的乳房居胸前左右,主要为肝、肾二经的循行部位,并通过肝胃二经来接受脏腑气血的濡养。妇人妊娠以后,血聚养胎,双乳亦膨隆丰满,但并不排出乳汁;一旦分娩以后,乳房则受肝胃之气,聚全身之血及水谷精微化生乳汁;再受肝气的疏泄,调节其盈虚,为哺育婴儿提供最为天然合理的营养物。
妇科专家指出,一旦肝胃二经及其他脏腑功能失常,或感受邪毒入里化热,或乳汁失其流泄,瘀而化热,即发为痈肿。正如《外科精义》所谓:“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炙煿所酿,以致厥阳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热沸腾,故热盛而化脓;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失此不治,必成痈疖”。以上论述基本概括了乳痈的发病原因,多由乳母乳头畸型、内陷、难以哺乳或乳汁多而乳地难以吸空,造成乳汁瘀积,败乳蓄积酿脓;另外哺乳期情志内伤肝气不舒,肝失疏泄条达,使乳汁排出不畅或饮食不节,阳明积热,致经络阻塞,邪热蕴结为脓;也可由于乳头破溃,感染邪毒,入里化热,肉腐成脓。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托里排脓为大法,并宜内外治法相合,如溃脓后期,破口难封,脓汁清稀,则宜大补气血,托毒生肌。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
清热解毒分类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变化不同,患者体质有异,故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分,有实热、虚热
清热解毒食物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热解毒,润肠。宜于肠燥便秘;近代用于习惯性便秘。虚寒泄泻者忌
清热解毒植物夏桑菊也是常见的清热解毒凉茶。夏桑菊,源自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
薏米赤小豆粥做法: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米、芡实各20克,川萆薢10克,赤伏苓15克,木棉花20克
将锅加适量水烧开,将排骨放入开水中去血沫,捞出洗净,之后将锅里的水倒掉,重新加入适量水,放入排骨,用
热锅下两汤匙油,下鲫鱼两面煎至微黄,倒入6碗水和姜片煮沸,转中火煲20分钟,下苦瓜和皮蛋滚10分钟,
© Copyright 1992-2022